何为《人生大事》
何为人生大事?
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结婚生子,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很少有人会想到死亡。中国人很忌讳 “死”这个字眼,身处“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的殡葬师、入殓师这些职业都常常被人戴着有色眼镜。
我原以为丧葬这种题材会很沉重,但是《人生大事》整个电影很治愈的讲述着人生与死亡的故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可就是眼泪止不住的流。使得冷冰冰的“死”有了温度。
葬礼事业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这辈子的兴衰荣辱,家族的悲欢离合。贫穷贵贱高矮胖瘦美丑白黑,无论什么样的人最后笔直的躺在灵堂的时候,他们都平等了。活着的人要解决的事才是最难的。死亡应该怎么面对?活着的人又该怎么怀念离开的人?或许很悲伤,但是都应该笑着走下去。面对肉体的离开,怀念的是灵魂本身的独特,继续的是每一个美好的愿望。殡丧业不是死气沉沉的哭天抢地,而是阴阳之间祝福的传递。
影片在感人的同时笑点也很密集,笑声与泪水交叉行进,电影没有强行拔高更没有硬生生的灌输一些伟大的道理,它只是想告诉你死亡就是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或早或晚你都会迎接死亡到来的这一天。人生两样苦,生离和死别,哪一个都要尝尽,哪一个也躲不了。在影片中死亡就像一日三餐一样稀松平常,人们或许会为此感到忧伤,但你不得不去面对。导演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死这件事摊开了说、摆在了明面上说、把人们平时想说的不敢说的都拿出来说、从各个角度说。给与生死的看法有了一条新的路,那就是笑看平常生死,给与殡葬行业最大的尊重。
“在《人生大事》的故事中,莫三妹从不得已而从事殡仪行业,到一步步展现自己的动力和热情,让一份特殊的工作变得如此温暖。莫三妹是个热心肠的人,能让死者家属感到被理解。她也是这个行业很多人的缩影。我也在电影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还用同款曝光了莫三妹的葬礼日记,还感谢了片方:“人们常说,离开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承载着浓浓的思念。面对死亡之门,殡仪业者就是看门人。电影里钟小文说三哥是明星的一种,让人防不胜防。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是激励很多像三哥一样的同龄人继续前行的动力。
恍惚发现,原来,你一直以为还能等到的时间还可以有的机会就是在第二天一个天气不好不坏的日子里走向了句点。人的一生其实也就那么长,很多事情很多人,转眼间就会没有,转眼间就会逝去,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出生的时候在妈妈大大的肚子里伴随啼哭而来,离开的时候伴随亲人的哽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盒而走,或许人生在世就是珍惜眼前每个人。过好当下每一天,做好手头每件事。
小小的盒子盛着一生平凡,人总脆弱会轻易长眠。
说回演员,全员都是惊喜,彼此成就,所有演员都贴合故事,有欣赏性,也有记忆点,共同完成了一部很好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电影里有很多感人的镜头,三哥给小文修好了她最珍贵的手表,里头有外婆的声音,新长相的“豆角”突然出现了外婆的声音,三哥告诉小文“外婆变成了一颗星星”,天真浪漫的她给做殡葬的三哥他们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种星星的人”,尽管最后她真正理解了“死亡”这个词,她也还是会望着天上的星星思念外婆。历过种种事情,三哥突开始理解自己的职业,不再害怕别人的眼光,回到“上天堂”告别昏暗的环境,把灯开得亮堂堂的。殡葬不是什么丢脸的行业,它是给人最后体面的行业,我们干干净净地来,自然得干干净净地走。
三哥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殡葬师,三哥最终给了父亲一个体面,与众不同的葬礼,没想到是以烟花的形势,真的是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方式,变成烟火,看遍人间烟火,当烟花照亮天空的时候,我想那就是父亲遗嘱里想要的独一无二。
老一辈的人总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在我看来没有血缘关系的莫三妹与小文之间或许是上辈子彼此之间有过恩情,才会在这一世彼此救赎,这也对应了影片最后致辞:“所有的相遇不是恩赐就是劫,若无相欠怎会相见”。若没有上辈子俩人之间的相欠,这辈子没有血缘关系的相见就不会如此刻骨铭心。
“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
岁月不饶人,都到了某个年龄,确实难免心情复杂,一辈子长长短短快快慢慢,倏忽间,时光是最让人无言的,回首或不堪回首,青春过往,仍然对前路怀有期待和祝福!
人生大事,左手人间烟火,右手深邃浪漫。
最后用电影最后的一句话结尾,送给我自己,也送给你们。